“日出万绸,衣被**”的苏州,被誉为纤维皇后的真丝绸,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闻名于世。沿着丝绸之路,苏州的绫罗绸缎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走出了
一条璀璨夺目的丝路。而与辉煌的历史相比,现如今的苏州丝绸却陷入了缓慢的发展甚至停滞期,症结在哪里,丝绸人又该如何应对。从今天开始,记者将为您带来
系列报道“衣被**话丝绸”,来看**集。
记者邱侠:“我现在是来到了位于带城桥下塘的,苏州第十中学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有一块石碑,是写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织造署旧址,这里也
是迄今为止,**还保持着的,三大明清官方织造署之一,就是苏州织造署,距今已经有400年的历史,据了解,当时乾隆皇帝、康熙皇帝来到苏州。也是把行宫
设在附近,也是见证了古代苏州丝绸*辉煌的一段时间,而跟苏州的一些**景点,比如拙政园、虎丘相比,知道这里的人还不是很多。”
苏州是丝绸的故乡,历经数千年发展,创下诸多*创、**,填补了历史空白。其记载散见于各类档案、典籍、志书和书刊中。而*有实证价值的资料,则是考古出土的丝织品实物。
1958年,在苏浙交界的吴兴*山漾,考古发现了家蚕丝带和绢片,经鉴定属于距今约47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被考古学者称为世界上*早的丝织品实物。
该发现表明,至少在4700年前,苏州的古代先辈们,就已经掌握了养蚕纺丝技术,太湖流域应为世界蚕桑丝主要发源地之一。
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罗永平:“苏州丝绸历史在全国在全省都是,举足轻重的,不仅仅有文字的记载,也有实物的记载,应该说从宋室南渡以后,江苏和浙江,就太湖流域地区,就成了全国的丝绸中心。”
苏州市丝绸行业协会***商大民:“根据史料记载,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苏州的机户大概达到一万两千多户,一万两千多台机器,从事丝绸行业的人,包括前后道、包括贸易、包括管理,大概不下十万人,史书上曾经说,苏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搞丝绸。”
在十六世纪的华夏大地,一个城市里,有十多万人都靠一个行业吃饭,姑苏丝绸之繁荣、市场之活跃,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而编织出这段绚丽辉煌历史的,与织造署为代表的官府织造同等重要的,还有活跃的民间织造。
文字简单而押韵,唱腔婉转而动听,类似的评弹小调,在二三十年代,苏州城的街巷里,在大大小小的评弹演出场所里,经常能够听到。不知道您是否留意到,歌词里的“乾泰祥”,其实是一家绸缎庄,而这段评弹,实质上是它的一则广告。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