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1元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即将退出流通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消息的起因是,今年1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发布了一份工作动态,全文如下:
继1角、5角券硬币化之后,2016年山东省将在部分地市启动实施“1元券硬币化工程”,即自2016年1月1日起,**在省内青岛、枣庄、济宁、临沂、日照5个城市进行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选取烟台、泰安、威海、菏泽四市作为1元券硬币化备选城市。2016年起,试点城市流通1元纸币在经过消化后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对于央行这一举动,媒体分析认为有四大原因:
1、硬币的流通寿命远远高于纸钞;
2、投放有利于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自动收费机、地铁和公交自动售票机的**应用;
3、有利于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减少病菌传播;
4、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保护了制造纸钞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资源。而且几十年后金属仍可收回重铸,其原有的价值损失不多。
我的看法是,上述原因固然重要,但还有一大隐情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是通胀。
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货币发行速度一直偏快,M2增速始终维持在GDP增速的2到3倍的水平。比如刚刚公布的截至2月底的广义货币M2增速为13.3%,而当前GDP增速可能只有6.5%。
发钞过快,自然就引发货币对内贬值。以我们的生活常识来做个判断,我们就会发现,制作一枚1块*的硬币,其成本很可能高于1块*;印刷1张1块*的纸币,加上发行成本,其综合成本也有可能超过1块*。
同样亏损,但硬币和纸币的使用时间却相差*大。根据官方数据,1块*硬币流通次数可达3万次,流通时间平均30年,而1张纸币平均流通300次,仅是硬币寿命的1/100。同为1元面额的硬币和纸币20年投入使用的综合成本之比约为1:15。
1块*纸币的20年使用成本是1块*硬币的15倍,这大概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也是令人震惊的一个事实。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央行发钞相当于**征收铸币税。比如发行1张100元的纸币,如果综合成本是10元*,那么央行将获得90元的收益,这相当于向全体人民征收了90元铸币税。但在发行小额钞票时候,由于通胀因素,央行需要倒贴,这就变得非常不划算。
不愿意做亏本买卖,才是央行取消小额纸币的*根本原因。
不过相关报道也指出,1元纸币**退出市场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不会一下子停止供应。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小额支付通过IC卡和手机进行才是“人间正道”。不仅可以让央行节省成本,也解决了找零和保存零*的麻烦。
1块*纸币即将退出流通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的怀旧,大家纷纷回忆自己小时候1块*可以干什么。在我的童年时代(1977年前后),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里,1块*可以买30斤西瓜,或者买30多个冰棍(水果味的3分*一个,奶油味的5分*一个)。1块*,那时候是孩子们眼中的一笔*款了。
中国的通胀虽然偏高,但跟越南、俄罗斯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越南在20多年前还有分币流通,但现在上一趟公共厕所需要2000元越南盾,给摩托车打一次气也是2000元。至于俄罗斯的卢布,自1990年以来已经对美元贬值了1万倍。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