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中国家电行业的宿敌格力和美的又开战了。这一次是因为互指对方技术造假。
事情的起因源于1月20日,格力电器(000651) 制冷空调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人员陈进,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美的集团(000333)2014年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 业化》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中造假。陈进举报信中称,美的忽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国家奖励办”),欺骗消费者,所谓节能效果不可信,存 在学术造假行为!
两天之后,美的采用相同手段反击。美的“空调专业工程师李猛”在自己的微博上实名举报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格力变频技术严重造假”。
1月29日,格力电器宣布,为维护名誉,已在总部所在地珠海香洲区**起诉美的工程师李猛。不久之后,美的也宣布,在佛山市顺德区**对格力举报人陈进提起诉讼。陈进接受《》记者采访称,美的此举是对格力进行报复。
“美的在我们获奖5 年以后再来告我们造假,那之前干吗去了?”他说,相反,“我们在国家奖励办没颁奖之前就告他们了。”
按陈进的说法, 格力电器早于2014 年便先后两次写信向国家奖励办举报美的造假,但一直未有结果。2015 年,作为标准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陈进开始以个人名义再度举报,然而仍然未有处理结果。“无奈之下,为了捍卫科技的严肃性,呼吁更多的技术**关注此事,我才通过微博实名公开举报了美的。”陈进说。
据悉,美的获奖的空调节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成果,正是支撑美的空调“一晚1 度电”(后改为“一晚低至1度电”)节能效果的核心支撑技术。
格力电器方面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美的空调“‘一晚1 度电’是欺骗消费者”。《》记者获悉,这也是格力方面投诉美的的主要依据之一。
之前,也曾有媒体报道称,有购买美的“一晚1 度电”空调的消费者以美的空调广告**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为由向北京市工商局投诉举报,同时起诉到**要求美的赔偿。后经**审理认定,“一晚1 度电”广告属于虚假宣传,构成欺诈,判令支付原告空调价款一倍的赔偿金3459 元。北京市工商局也认定“一晚1 度电”广告构成虚假宣传,罚款10000 元。
格力电器方面表示,格力投诉美的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请了**做评估后才进行了投诉。
针对格力的举报,《》记者联系美的采访,美的方面发来统一回应声明,称美的严格遵循评奖程序申报和评选。“2014 年12 月,该项目先后两次被投诉,美的空调均组织材料回复,并由**机构组织**论证后上报评奖机构。*终,评奖机构综合评估后于2015 年1 月8 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正式颁奖给美的空调。”
美的方面表示:在科技奖项举报的***论之前,**就此系列事件接受媒体采访。
美的究竟有没有造假,*终需由国家奖励办来认定。
《》记者试图联系国家奖励办进行采访,但该办相关负责人以未经科技部同意为由**采访。《》记者给科技部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近日,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接受《》采访强调,他们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能够维护国家奖励项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捍卫中国科技的尊严。
不过,对于此事件,更多的人还是将其看做两家企业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又一次口水战。
望靖东表示,“很多人都误解了格力,我们会坚持原则,绝不妥协。格力不惧怕威胁。”
专访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有人让我们放美的一马
我们相信政府会“对学术造假无限期追究”
《2》:格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美的进行投诉的?相关方面有没有给予回复?
望 靖东:2014 年11 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国家奖励办”)还没给美的颁奖的时候,我们就以公司的名义写投诉信给国家奖励办举报美的造假,连续写了两封投诉信 给国家奖励办。国家奖励办当时说,先给美的颁奖,等查实了以后一样可以取消。但之后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拖着,我们一直派人到国家奖励办去追问。在这期间,有 人通过关系找到我们,让我们放他们一马。但科技本身是非常严谨的,只有对与错而没有情面之说,怎么可能放他们一马呢?后来,我们的技术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就 以个人名义也举报到国家奖励办去了。国家奖励办说,这个事情电器行业已经举报过了,他们会一并处理,但至今没给我们明确的回答。这迫使我们的人在微博上公 布这个事情,让社会来评论。
《》:为什么在2014年国家科技奖评选的公示期间不举报,而在之后举报?
望靖东:第一次举报是在2014年12 月18 日,那时尽管已经过了公示期,但还没有颁奖。我们除了自己申报项目外,并不总是时时刻刻关注别人申报的信息。等我们真正发现项目存在问题的时候,已经过了项目公示期。但看到国家奖励办主任邹大挺曾表示要“对学术造假无限期追究”时,我们才决定举报。
《》:格力举报美的造假有相关依据吗?
望靖东:我们关注美的这个项目,主要是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他们因“一晚1 度电”**虚假宣传而遭到消费者举报、投诉,甚至被诉至**败诉。基于这些信息,我们才意识到其申报“国奖”的这项所谓的创新技术可能**造假,这才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项目公示信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将其与国家产品能效信息进行对比后得出造假结论。我们发现,这个申报项目存在执行标准不合法、技术效果虚假等严重问题。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