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招商加盟网

华润万家换帅信号 零售江湖自此少了一个买家

2016.02.25   来源: 互联网 大字

《商业观察家》从华润集团内部获得的信息看,洪杰去职主要因华润集团不满,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对华润万家不满主要有2点:一是业绩;二是发展战略。

《商业观察家》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对洪杰去职一事发表见解。体制内待过的人大都明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台面原因与背后原因一样扑朔迷离,跟进事件发展往往落得哗众取宠之名。

而作为中国线下超市规模“一哥”,《商业观察家》又不能无视华润万家未来战略方向变动所造成的行业、市场影响。公平地讲,洪杰的离任一点都不出市场意料。在2014年4月,华润集团出现宋林窝案,及傅育宁就任华润后,集团内主要几大业务的方向调整,****就是不可避免的。

洪杰是宋林时代的规模并购扩张的**执行者,当方向变了,又有谁能轻易从以往的惯性中扭过劲来?

《商业观察家》也收集了部分超市业**人士对此事件的看法,这些人士大多为国内区域零售上市公司高管。他们对洪杰所以被去职,及洪杰任职华润万家的不足之处,大致有以下几点评价。

1、财务出身,中国零售业尚未有财务出身的成功CEO样本。

2、TESCO买贵了。

3、TESCO的后续整合出了问题,低管理水平整合高水平,消化不良。并购后,又用乐购模式套用华润万家,内部失了民心。

[page]

对于**点,《商业观察家》认为**化了。

宋林时代,华润的多业务粗放并购化扩张,实际在内部形成普遍价值观,某种角度上看,相关并购,及冒险举措实际是“宏观环境”推动的,对于当时的华润,在各业务条线选择财务专业背景人士担任**人,是有合理性的。

而第二点,220亿港币入主TESCO中国业务。就并购本身,《商业观察家》并不认为有对错之分。零售业是典型现金流行业,规模就是重要竞争力的体现。只是华润万家对TESCO中国业务的估值过于静态,购入时机欠缺考虑。

华润万家在2013年宣布要购买TESCO,按当时TESCO的业绩水平,及大卖场的发展态势,220亿购买成本谈不上贵得“离谱”,但当时若能准确对普通大卖场市场前景、竞争态势进行前瞻性预判,看起来就有些不值了。

总体上看,这笔交易不应该建立在由华润万家操刀TESCO中国业务整合,及*自承担其调整、转型高成本的基础上,因此,若此笔交易,或类似并购晚几年进行,可能会合算得多。*后是第三点,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现实点看,让央企、国企整合海外零售企业,实在是有点无解,非一人短期内能够推动完成。

洪杰确定离任,陈硕已然接任。华润万家的“过去”也就该翻过去了。现在的**是,****之后,华润万家新方向在哪?“一哥”的作为又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商业观察家》大致有两大判断:

一、华润万家将对电商业务加码,尤其是跨境购市场。

二、“新华润万家”将冲击市场“卖家”;利好市场的潜在“买家”,如永辉之类。

判断华润万家会加码电商,因为现阶段从**、市场、资本层面看,都是“对”的事。**上,国家倡导互联网+,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在金融系统内则被认为儒雅、开明,“但也较讲**”。

梳理傅育宁履新华润集团以来的言行,能轻易发现傅育宁对互联网业务的关注。傅在华润集团内刊曾发声,呼吁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互联网,迎接整个集团的电商化转型。

在2014年11月华润大学六期毕业典礼上,傅育宁则提出,对于零售等传统产业,要尽快依托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在履新之初,傅认为华润基础管理落后,信息系统不能实现对整个业务的全覆盖,要求到当年底华润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必须完成。

而从华润万家近些年的业务调整,也能看出傅育宁上任后对华润万家电商业务的“影响”。

华润万家过去以发展普通大卖场业态为重心,随着大卖场业务陷入“泥潭”,华润万家2014年的发展战略转向小型和**精品。电商业务则不温不火,2004年华润万家曾推出“万家摩尔”电商业务,但以2013年下线告终。直到傅育宁上任华润集团一年后,华润万家重拾电商业务,正式推出了以跨境购、生鲜为主体的E商城。

从市场层面看,华润万家发展跨境购电商业务有天然竞争优势。而在傅育宁主导下,华润系和招商系间的合作,则能形成更多竞争优势。

华润集团贸易起家,背靠香港,传统经营让其积累了海外供应链优势和经验,掌握了很多商行贸易商资源。这使得华润万家拥有发展跨境购的天然竞争优势,此次,华润万家CEO接班人为采购出身的陈硕,也显现了华润力图强化其供应链层面的优势。

《商业观察家》曾在多个场合“体验”过华润海外供应链资源优势。*近的一次是在一场行业论坛,华润万家的跨境购演讲被安排在一天会议的*后,可是我们发现沃尔玛高管等却愿意“消磨”一天,就为了探听华润万家跨境购的玩法。

华润万家的跨境业务在傅育宁的加入后,将会得到加强,实际上,已经有所体现。

傅育宁原供职的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国际与华润万家于去年5月15日在深圳前海保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坐实华润深圳供应链,及“本土”优势。

傅育宁本身则担任过香港利丰的*立非执行董事,其资源范畴与华润万家发展跨境购业务存在互补。

*后从资本市场层面看,华润万家加码电商业务有利于其估值提升,进而增强其融资能力。

2015年4月,华润创业剥离非啤酒业务的新闻发布会上,华润集团代表阎飚称,“华润创业价值长期以来被低估,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使其业务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华润集团向来主张集团下属公司业务专业化,专注于一项业务,使其价值*大化。”

由此,华润集团的目标看起来很清晰,将剥离的资产,如华润万家重新打包上市,或注入相关壳体

目前看,华润万家要单*上市,规模没有问题,缺得是经营质量和资本卖点。考虑到资本市场近几年对零售故事的厌恶,及对电商、跨境购故事的青睐,华润万家跨境购业务的强化能很好包装华润万家“资本卖相”。

综上,原本对华润万家电商业务不以为意的业界同行,也许该认真对待华润万家e商城的市场目标——到2020年,达到百亿销售规模。

洪杰的离任,及背后深意在另一个纬度,市场并购层面也可能造成影响。

要从傅育宁说起。招商局集团的主要营收贡献来自旗下金融部门,而作为长期工作于招商局集团,并掌舵招商局集团近4年的傅育宁,实际上覆盖着“银行家”的底色。

只要“银行家”管理实体运营,就会相对更讲究风控。

粗放式野蛮扩张后,从傅育宁上任后的作为,及言行看,华润集团也确实迎来了收缩调整的之路。这对于中国零售业而言,短期内,华润万家在收购苏果超市、TESCO中国业务之后,看起来似乎会退出“买家”行列。

《商业观察家》认为,如果华润万家过度“回调”,可能会让其失去部分市场机会。因为我们认为中国零售业短期内将可能迎来一波市场整合并购小高峰。但在此,《商业观察家》不便展开阐述,可关注《商业观察家》后续并购报道。

华润万家如过度“收缩”,可能打破并购市场交易平衡。潜在的“卖家”,如传闻中的某外资零售商,及区域零售商等面临选择受限,难以“要价”。潜在的“买家”,如永辉等则可能降低并购难度。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下一篇没有了

淘商机

热门创业项目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