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不仅对***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政策的实施更是直接对儿科医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据悉,***正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全科医学人才,同时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
若把儿科医生总量比作一个池子,多年形成的情状是:**入不足,自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儿科学专业,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就切断了;二流失严重,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统计,平均每年每间医院有2名儿科医师离职。入不敷出,“水位”下降,社会喊“渴”,如广东省妇幼**院3个院,儿科医生有230多人,缺口达100多人。“全面两孩”且行且近,未来儿科医生供需矛盾加剧不难想象。
临渴而掘井,虽说有点晚,好歹也是“开源”,未来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等于往“池子”里注水。不过,如果只是“注水”,而不关“阀门”,儿科医生“跑冒滴漏”现象堵不住,注进去的“水”也可能白白流掉,劳而无功。对于儿科医生来说,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同样重要,更堪追问的是,为什么儿科医生流失率更高、短缺矛盾更触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诸多肇因之中,*重要在于,医院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跑偏——由于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病人主要集中在门诊上,且病种相对单纯,辅助检查少、用药量比较小;儿科收费相对较低,仅按照成人收费相对减少的原则定价;儿科人力成本高,若按科室经济收入定绩效,儿科医生的收入通常比其他科室要差得多。“不患寡而患不均”,更要命的是,这种“不均”就发生在同一间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
说千道万,抓住一点,留住儿科医生,先从待遇抓起。要么给儿科医生“松绑”,放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促进医生多点执业,让儿科医生能为自己定价,能让市场定价,体现其本来的价值;要么医疗机构内部调整绩效评估与分配机制,以医生付出的实际劳动为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而非“以药养医”,以营业额论“**”;要么外部介入,对儿科医**放特殊津贴或福利。先把物质待遇解决了,再说职业尊严等精神层面的**。总之是,先不让他们“吃亏”,再设法让儿科医生成为“香饽饽”,一旦出现“洼地效应”,短缺问题自然就能得到缓解。否则,终归是隔靴抓痒,不得要领。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