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招商加盟网

大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婚恋迷茫

2016.02.24   来源: 互联网 大字

剩男剩女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烙印,无论是三姑六婆的焦虑,还是自己的迷茫,都归属于这个时代。

二十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大致可以勾画出这样的模样:憧憬理想,身上也带着对三十而立的焦虑感。收入中等偏上,有些尚未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小理想,争取*立自由,也努力踏实生活。怀揣着对自己个人生活的构想,在大的社会潮流涌动中,*立行走也盼顾四周。对生活始终有那么一些不算满意;嘴上说要过自己*立的生活,却忍不住也讨好父母乃至社会的意见。

在这个充满未知诱惑、机遇看似伸手即得的年代里,在社会的期望、父母的意见和自己的喜好之中,天人交战。急于努力地做自己,又不能摆脱社会期望的压力。在两者左右轰鸣之间,多少有些扭捏作态,大汗淋漓、还努力保持微笑。

(一)我的青春面貌

1. 我要你我两个*立的个体,彼此尊重地相爱

一个25岁的女孩子,从家乡来到北京*自一人生活。她说她来北京两年当中学习到的东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生活变得有趣,未来充满不可预知的希望。她想要寻找一个男生,可以无房无车,收入相当,但要有眼缘。他可以没有现在,但要有可以努力实现的未来。“他要有趣,有责任感” ,“我们能有共同的语言,一起成长”。父母不会干涉自己的感情,“如果和父母真的有分歧,我会说服他们”。这是一个花田用户在接受北京爱家广播的访问时候对自己和期望伴侣的描述。

这是一个年青人的典型样貌。他们追求爱情,渴望灵魂伴侣。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顺其自然”,家庭背景、现实条件并未被纳入*要的考虑因素之中,甚至收入高低也并不那么重要。

在感情里面,他们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不将恋人归为己有;也注意保护自己的空间和*立性。在私密的性生活方面,他们不归属教条,视感情而定。不儿戏,亦不束缚。对身体和心理出轨都有几近于零的容忍度。我爱你,可是你我这样*立地两个人,要彼此尊重地相爱。

2.未来尚不明晰,现实让我焦虑不安

剩女**已悄然被移至30岁,25岁**被归为“大龄剩女”的队列。大家开始为“剩女”正名,鼓励女性应有自己选择的空间。可有趣的是,在婚恋网站上面注册的用户年龄越来越小。这些数字似乎在说,对于摆脱单身生活,人们也许比以前更焦虑。

他们羡慕《绝望主妇》里主角的*立果敢,喜欢《破产姐妹》里面Max的毒舌和不理会他人眼光:年龄婚姻统统不能成为气场强大内心自由的束缚;同样是他们,也被高圆圆《我们结婚吧》中女神剩下,被家人催逼被职场欺负的局促生活,虐得体无完肤。

于是在完成了一系列对爱情和婚姻,*立自我,双方尊重的美好愿望和努力憧憬之后,他们掉入嘈杂具体的现实之中:你什么时候结婚?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柴米油盐你*几分几两?

结果用户调查之中,大家普遍认为25岁-30岁之前结婚*好;*希望伴侣的职业是教师,其次是金融财务工作者,再其次是医务工作者。如果足够幸运,我也想按部就班地、过稳定生活。

3.“懒”还是“拖延”?

既想要忠于自己感受、不受现实捆绑的爱情,又受制于头脑中“社会家庭观念”——兴许也不难理解这二者交战之下,人们产生出奇怪的行为:

他们说常常在学习工作中遇见自己的爱情——却长时间泡在社交网络上;他们抱怨说,自己社交圈窄,所以至今单身——却很少愿意参加网站组织的线下活动;他们想马上有对象,寻找灵魂伴侣——但是他们足不出户:绝大多数人*近一年没有相过亲;其中还有一些人,上一次参加朋友聚会这件事还发生在遥远的2012年。

这是个有趣的年代。信息爆炸,地球变得扁平。社会像个飞速旋转的陀螺,来自于地球各个角落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向这一代年轻人排山倒海一般地扑面而来。

受大量西方思潮影响的年轻人,看得到机遇,未来仿佛唾手可得。他们要变化,要探索,要打破集体的纸牌脸孔,建立自我的样子。

而一位创办了中国*早的精神分析项目的德国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Antje Haag在她的书中,这样描述她所见到的中国:中国作为集体主义社会,即使是今天,“个人的关系结构仍然以纵向关系为主线,也就是父母-孩子这条线。而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关系是以横向为主线,比如夫妻和朋友关系”。

“在中国,关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个人,脱离关系意味着恐慌”。西方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浸染的社会环境之中,仍旧显得不合时宜。

4.家庭

父母一代经历过时代创伤、变迁,大的机遇和无常变化。他们内心渴望安定,深知变化的风险。面对渴望*立,追求变化,建立个性的年轻人,父母和子女之间,剑拔弩张,充满担忧、控制和反抗。

更有趣的是,*近一份对于90后的调查报告说:“虽然今天90后的父母, 很大程度上用相对松散的方式养育子女,但作为*生子女,仍然很少承担真正意义上自我决定。包括上学,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甚至婚姻等很多重要决定仍然主要由父母做出。因为父母的强大,反倒给了孩子更少的承担挫折的机会。缺乏自主决策的机会和实践,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人自主的能力”。

5.个人

一方面社会尚未赋予个体足够的保障和安全感,小家庭里面父母和儿女的个体边界并不清晰,时代留下的创伤尚未修复——似乎这个社会尚未准备好让年轻人的自我茁壮成长;而它确实让这一代年轻人看到了巨大的、诱人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任何一个单*的个体,都会觉得孤*。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在读博士Amir Hampel 在做一个跟中国青年人有关的研究,他2012年末来中国做田野调查。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年轻人对于“星座”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和迷恋。而在当当网的2013 年畅销书排行榜中,“流行心理学”(包括个人成长和探索,儿童教育,心理学和成功学)相关的书籍占据四成左右的位置。

人们用星座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甚至用这样简单的归类方式,为自己寻找到归属感;人们用对“心理学”的兴趣,来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好奇、探索,并寻找疗愈。

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被徐徐打开:我想知道我是谁,我生存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空间,我能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下一篇没有了

淘商机

热门创业项目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