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少帅》中,张学良与比他大几岁的原配妻子于凤至有段调情的话。张学良总叫于凤至“大姐”。于凤至:“以后关起门来能不能不要叫我大姐?把都我叫老了。”张学良:“那叫你小大姐。”随后两人闹成一团。
“大姐”显老,而加个“小”字含义就丰富起来了。同样的道理可以放在*近的热词“小粉红”上。在**光谱中,红色代表什么人们是有共识的。粉红色是一种不饱和的亮红色,它的**含义不清楚,但在性别意义上的含义很清楚。粉红普遍被当做女性的标志,以致穿戴粉红色的男性都要承受“娘炮”之讥,但“小粉红”的含义就没那么简单明了了。
由于近日的facebook表情包大战及其后续引发的网络争斗,“小粉红”名声大噪。但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约定一个共同的含义。
有人说:“来自**帝吧的网军,又被称作是’小粉红’。此称呼主要是指90后到00后的年轻一代。”小粉红应该是年轻人,这点不假。但如果把李毅吧里的那些抠脚大汉唤作“小粉红”,那真是离题万里了,因为性别不对。
据老网民@顾扯淡回忆,“小粉红”的叫法出自晋江***,该网站的配色是粉红色。这个一个原创文学网站,但也有人谈论**。大概在08年左右,其中有个以海外留学生/移民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出现,她们看不惯某些用户发国内负面新闻,常常抱团战斗。于是她们被称作“晋江忧国少女团”或“小粉红”。
当然,后来“小粉红”走出晋江,进占微博,渐渐蔓延至整个网络。“小粉红”已**指*初的那个少女团体,但基本特征都是:年轻女性,强烈反对他人批评国内制度环境。在2015年年中,新浪微博还**过一场“大咕咕咕鸡吊打小粉红”事件,大咕咕咕鸡是一名段子手。
只有通过详细的互联网考古工作,才能了解“小粉红”一词的来龙去脉。但一个网络标签一旦形成,人们便**关心它的由来。执着于*初含义的人,反而有“原教旨”之嫌。
人们为什么喜欢贴标签?大概得从人脑的缺陷说起了,人脑不是计算机,能够储存的信息十分有限。给人贴标签就好比给书贴标签,这是一套索引工具,分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每个人都讨厌被贴标签,但又不自觉地给别人贴标签,因为标签有用。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沉浸在标签化思维中不思进取。在网络上,贴标签尤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不同观点的人群,通过标签来分辨敌我,仿佛给对方贴一个标签,自己就不战而胜了。当标签取代思考,当标签伤害事实,我们就该警惕标签化辩论的弊端了。
一个标签往往对应着另一个标签。比如,一些出征facebook被人称作“小粉红”很不爽,他们把有批评意见的人都唤作“公知”,又何尝不是贴标签?“自干五”曾经是贬义词,后来被一些人强行用成了褒义词,这是自我标签化。现在我们又看到类似的情形,批评者称“小粉红”为“无脑愤青”,也有人反向操作,说 “小粉红,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的姐妹,我们暗恋的隔壁班的女孩。”
回头来看,年轻网民发起的“出征FB”,是一起诉求多元、人员构成复杂、表现良莠不齐的行动。爱国是好的,**是要反对的,但以什么形式表达可以进行探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现象也应该接受批评。一句“小粉红”踩到地,或者一句“小粉红”捧上天都是不客观的。
年轻人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事后有人要拿一些简单化的标签强行概括。不仅概括出“正义”势力,还要虚构出“反动”势力。“小粉红”这个词的含义还将继续变动,我们只是不希望雏凤初啼的年轻人,趟进一缸年代久远的浑水。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