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招商加盟网

没文化的底层人民应该如何创业发家致富?

2015.10.12   来源: 互联网 大字

没文化的底层人民应该如何创业发家致富?王大伟,197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家庭生活的拮据,让父母经常为一些经济支出忧虑重重。这让大伟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一个观念: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挣钱要趁早。正是这样的观念,让大伟养成了在父母看来"爱折腾、喜欢瞎捣鼓"的性格。

1998 年,19岁的王大伟刚刚高中毕业。当时广告行业正是方兴未艾的时候,广告设计师不但有着优厚的工资,还有着能与名人、企业家打交道的机会,这让大伟很是羡慕。于是,学习成绩不算好的王大伟征得家人的同意后,自费去北京服装学院学习电脑设计,梦想出来之后到广告公司工作。而美术设计是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学习的人多半从中学开始就是学习美术的,因此对原本就没有美术基础的王大伟来说,压力非常大,进步也很有限。在拼命追赶了两个学期之后,王大伟作出了一个让父母惊愕的决定:放弃电脑设计,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离开了学校,王大伟无法再躲在父母的身后了,需要自己面对社会。起初,他想凭借在学校期间学会的驾驶技术,自己买部车跑出租,可家里并不富裕,无法拿出钱来实现他的这个愿望。于是,家里托朋友在一个离家不远的工地上为大伟找到了一个开吊车的工作。建筑工地有一两千工人,多数都是外地来京的农民工,他们住在建筑工地上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房里。整个生活基本上就是开工、吃饭、睡觉、再开工。王大伟性格倔强要强,特别是自己主动辍学后,更觉得对不住父母,因此,坚决不再住家里,坚持和其他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王大伟开的是巨型塔吊,需要高空作业,每天在40多米的高空来来回回地吊送钢筋水泥。刚好赶上夏天,大伟在塔吊里,没有任何遮挡,一个班下来,被太阳一烤就是四五个小时。这些他都不怕,最难克服的就是睡觉。20岁的大小伙子,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可是工地上的简易房闷热拥挤不说,根本谈不上什么隔音,睡在里面,外面机器的轰鸣就跟在床边一样。起初大伟根本无法入睡,后来实在是太累了,也慢慢习惯了。王大伟在工地上开了四个月的塔吊,瘦了16斤,原本就个头不高的他整个成了一个黑瘦黑瘦的"小猴"。回想那段日子,大伟甚至觉得有点骄傲:"那是生活对我的磨砺,这种磨砺是我的财富,它来得越早越好!"

因为工期进展,塔吊班撤除之后,王大伟从工地上出来,在一家酒店当上了厨房学徒。大伟初进酒店,一无所知,幸运的是他碰上了一个姓沈的师傅,看到大伟聪明好学,又能吃苦,平日里就对大伟多帮带,教给了大伟很多餐饮方面的知识。大伟在酒店工作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从洗碗、打荷当小工,到切配,到二灶,后来还做过大厅的领班和经理,成为沈师傅和酒店经理的得力帮手。可能是大伟天生"爱折腾"的性格,在酒店工作一年多以后,有一个学校期间的好友看到大伟在酒店的工作情况后,邀请大伟到青岛两人一起合作开酒吧,资金由他出,大伟负责酒吧的经营管理。大伟陷入了彷徨:一方面是待自己如同儿子的沈师傅与着力培养自己的经理,一方面是朋友的盛情和自己创业的冲动,这让年轻的王大伟一时之间无从选择。

因为工期进展,塔吊班撤除之后,王大伟从工地上出来,在一家酒店当上了厨房学徒。大伟初进酒店,一无所知幸运的是他碰上了一个姓沈的师傅,看到大伟聪明好学,又能吃苦,平日里就对大伟多帮带,教给了大伟很多餐饮方面的知识。大伟在酒店工作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从洗碗、打荷当小工,到切配,到二灶,后来还做过大厅的领班和经理,成为沈师傅和酒店经理的得力帮手。可能是大伟天生"爱折腾"的性格,在酒店工作一年多以后,有一个学校期间的好友看到大伟在酒店的工作情况后,邀请大伟到青岛两人一起合作开酒吧,资金由他出,大伟负责酒吧的经营管理。大伟陷入了彷徨:一方面是待自己如同儿子的沈师傅与着力培养自己的经理,一方面是朋友的盛情和自己创业的冲动,这让年轻的王大伟一时之间无从选择。

经过再三考虑,王大伟最终向师傅和酒店经理表示了感谢和歉意,接受了朋友要他去青岛的邀请。对于王大伟的决定,父母表示强烈的反对,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王大伟有了个稳定的工作,领导又信任有加,而且也在父母身边。去青岛,一是人生地不熟,不放心;二是对于王大伟和朋友合作经营酒吧的事情也表示反对,认为酒吧不是好行当,不是正路。在做了很多次工作之后,父母还是不能表示理解。王大伟第一次被亲情、道义、不理解逼到了人生的死角。他明白,如果去青岛发展得好了,或许能够得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如果不成功,那么对他以后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都将带来抹不掉的坏影响。但生性倔强的他,最终还是咬牙离开了北京,一个人到了青岛,毅然与朋友合作开起了酒吧。

人生第一桶金

到了青岛的王大伟暂住在朋友家的老房子里,着手和朋友一起筹备酒吧的事情。朋友在国有企业里有工职,无法投入太多的精力,酒吧的事情就全权由王大伟处理。从酒吧的前期选址、起名、装修,到人员招聘、培训、经营、管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王大伟去完成的。经过三个月的准备,"青岛夜未央蓝调酒吧"正式开业了,开业那天,朋友邀请了很多人来捧场,从晚上8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等朋友和客人都走了,累了30多个小时的王大伟由于连续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体力透支,一头扎倒在酒吧的沙发上,被同事抬回住处,一睡就是两天。事后,和王大伟合作的朋友给了他"疯狂"这样另类却也贴切的评价。

到了青岛的王大伟暂住在朋友家的老房子里,着手和朋友一起筹备酒吧的事情。朋友在国有企业里有工职,无法投入太多的精力,酒吧的事情就全权由王大伟处理。从酒吧的前期选址、起名、装修,到人员招聘、培训、经营、管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王大伟去完成的。经过三个月的准备,"青岛夜未央蓝调酒吧"正式开业了,开业那天,朋友邀请了很多人来捧场,从晚上8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等朋友和客人都走了,累了30多个小时的王大伟由于连续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体力透支,一头扎倒在酒吧的沙发上,被同事抬回住处,一睡就是两天。事后,和王大伟合作的朋友给了他"疯狂"这样另类却也贴切的评价。

在酒吧的表演台下边,放着一张台球桌,平时供客人们消遣。白天没事的时候,王大伟经常和朋友打台球消磨时间。王大伟似乎对台球很有天赋,高中时候就是朋友圈里的高手,现在有了大段的时间练习,他的天赋很快被挖掘了出来,水平提升很快,成了青岛当地小有名气的业余台球手。一来二去,很多慕名来的朋友慢慢地把酒吧的生意带得越来越好。经营酒吧两年,王大伟和朋友合作的很好,朋友作为投资方,不干涉王大伟的经营管理。而王大伟凭借在酒店学习的工作和管理经验,把酒吧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赚取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青岛城市规划委的一纸通知,王大伟和朋友的酒吧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在青岛呆了两年的他,终于又回到了北京,面对儿子,父母再没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相信大伟已经长大了!

意外收获的疯狂烤翅

回到北京的王大伟没有急着找工作,闲暇时候经常去西直门的北京青年宫台球俱乐部练台球。一次偶然,大伟的技术被俱乐部的教练看中了,很欣赏。于是,王大伟成了俱乐部的一个业余台球教练,为来学习台球技术的爱好者传授台球技术。在当台球教练期间,王大伟还得到俱乐部的推荐,参加了北京市的业余台球比赛,并拿了冠军,成了北京台球圈里小有名气的"小天王"。那段生活很惬意,每天晚上到俱乐部教人练台球,经常和朋友聚会、泡吧,生活很滋润也很清闲。

回到北京的王大伟没有急着找工作,闲暇时候经常去西直门的北京青年宫台球俱乐部练台球。一次偶然,大伟的技术被俱乐部的教练看中了,很欣赏。于是,王大伟成了俱乐部的一个业余台球教练,为来学习台球技术的爱好者传授台球技术。在当台球教练期间,王大伟还得到俱乐部的推荐,参加了北京市的业余台球比赛,并拿了冠军,成了北京台球圈里小有名气的"小天王"。那段生活很惬意,每天晚上到俱乐部教人练台球,经常和朋友聚会、泡吧,生活很滋润也很清闲。

到了青岛的王大伟暂住在朋友家的老房子里,着手和朋友一起筹备酒吧的事情。朋友在国有企业里有工职,无法投入太多的精力,酒吧的事情就全权由王大伟处理。从酒吧的前期选址、起名、装修,到人员招聘、培训、经营、管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王大伟去完成的。经过三个月的准备,"青岛夜未央蓝调酒吧"正式开业了,开业那天,朋友邀请了很多人来捧场,从晚上8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等朋友和客人都走了,累了30多个小时的王大伟由于连续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体力透支,一头扎倒在酒吧的沙发上,被同事抬回住处,一睡就是两天。事后,和王大伟合作的朋友给了他"疯狂"这样另类却也贴切的评价。

在酒吧的表演台下边,放着一张台球桌,平时供客人们消遣。白天没事的时候,王大伟经常和朋友打台球消磨时间。王大伟似乎对台球很有天赋,高中时候就是朋友圈里的高手,现在有了大段的时间练习,他的天赋很快被挖掘了出来,水平提升很快,成了青岛当地小有名气的业余台球手。一来二去,很多慕名来的朋友慢慢地把酒吧的生意带得越来越好。经营酒吧两年,王大伟和朋友合作的很好,朋友作为投资方,不干涉王大伟的经营管理。而王大伟凭借在酒店学习的工作和管理经验,把酒吧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赚取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青岛城市规划委的一纸通知,王大伟和朋友的酒吧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在青岛呆了两年的他,终于又回到了北京,面对儿子,父母再没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相信大伟已经长大了!

意外收获的疯狂烤翅

回到北京的王大伟没有急着找工作,闲暇时候经常去西直门的北京青年宫台球俱乐部练台球。一次偶然,大伟的技术被俱乐部的教练看中了,很欣赏。于是,王大伟成了俱乐部的一个业余台球教练,为来学习台球技术的爱好者传授台球技术。在当台球教练期间,王大伟还得到俱乐部的推荐,参加了北京市的业余台球比赛,并拿了冠军,成了北京台球圈里小有名气的"小天王"。那段生活很惬意,每天晚上到俱乐部教人练台球,经常和朋友聚会、泡吧,生活很滋润也很清闲。

回到北京的王大伟没有急着找工作,闲暇时候经常去西直门的北京青年宫台球俱乐部练台球。一次偶然,大伟的技术被俱乐部的教练看中了,很欣赏。于是,王大伟成了俱乐部的一个业余台球教练,为来学习台球技术的爱好者传授台球技术。在当台球教练期间,王大伟还得到俱乐部的推荐,参加了北京市的业余台球比赛,并拿了冠军,成了北京台球圈里小有名气的"小天王"。那段生活很惬意,每天晚上到俱乐部教人练台球,经常和朋友聚会、泡吧,生活很滋润也很清闲。

500元创立红薯粉丝王国

红薯藤上的"苦瓜"

邹光友出生于1960年,那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年代,又恰逢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家乡四川省三台县景福区,每年种植红薯3万亩以上,亩产1000多斤,每年一个人分红薯600多斤,按五折计算,相当于120多斤原粮。邹光友出生时全家七口人,每年分红薯4200多斤,他家祖辈命系红薯。在他看来,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1岁开始顿顿吃红薯,吃得胃里犯酸,饿了还是只能吃红薯,9岁吃出了胃病。

在邹光友的记忆里,有些童年生活的情景总是难以忘怀。

他第一次走出出生地谭家沟正好8岁,由于家穷养不起,父母决定把他抱给江油小溪坝的小姨家,母子俩走到三台县赶汽车,再到绵阳挤火车。看见了汽车,他奇怪,这铁牛不吃草昨跑这么快?看见了火车,他惊讶,这家伙能耐真大,拉一长串厢子跑!看见了饭馆,他好奇,世上还有各色各样的饭菜。他朦胧意识到黄牛不是力气最大的,红薯不是最好吃的。

他第一次走出出生地谭家沟正好8岁,由于家穷养不起,父母决定把他抱给江油小溪坝的小姨家,母子俩走到三台县赶汽车,再到绵阳挤火车。看见了汽车,他奇怪,这铁牛不吃草昨跑这么快?看见了火车,他惊讶,这家伙能耐真大,拉一长串厢子跑!看见了饭馆,他好奇,世上还有各色各样的饭菜。他朦胧意识到黄牛不是力气最大的,红薯不是最好吃的。

农村孩子,田野和云彩就是课堂。邹光友吃红薯也吃出了"天问"。他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一会像堆积如山的棉花,心想落下来多好,人人都有衣穿;一会儿像一群黑马,跑到地上多好,他会骑上去到很远的地方!他问天,红薯能不能换个吃法,把这家伙变成宝贝?这个红薯藤上的"苦瓜",从小心里就充满幻想。

辞官下海续薯缘

1982年,邹光友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在安县供销社下属的土产果品外贸公司。他凭着知识、汗水加灵感,研究开发出"茶叶香槟"、"茶叶汽水",从此踏遍茶山。

1989 年,邹光友出任四川省三台县建设区科技副区长。上任第一天,他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到甘肃将红薯高产技术引进回来,在心底讨厌红薯的邹光友不得不领命。取经回来后,他带着"新经"走镇串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红薯,当年建设区的红薯增收了近两成。然而,丰收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喜悦,因红薯价格低廉,薯农们很少费心去卖红薯,大多用来喂猪了。

"难道煞费苦心提高了红薯产量,就为了喂猪?"邹光友开始调查市场行情,不久,他发现城里人涮火锅时喜欢吃红薯做的粉丝。邹光友心里一亮:何不带领老百姓搞红薯加工,提高红薯身价呢?

"难道煞费苦心提高了红薯产量,就为了喂猪?"邹光友开始调查市场行情,不久,他发现城里人涮火锅时喜欢吃红薯做的粉丝。邹光友心里一亮:何不带领老百姓搞红薯加工,提高红薯身价呢?

学农业技术出身的邹光友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搞起红薯粉丝的研究开发,最终发明了精白红薯粉丝--下锅后不断、涩味变小,比城里火锅店卖的还要好,而且身价提高了一倍多。于是,他在全区建起了30多个红薯粉条加工点,还有近50家小作坊。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神州大地春潮涌动。正要调往县农业局的邹光友毅然提交了辞职报告。9月,邹光友提着一个大帆布包,在贴身的内衣口袋里缝着500元钱,只身来到被誉为"中国西部科技城"的四川绵阳。

他一下公共汽车,四顾茫然,今夜何处安身呢?投宿宾馆不敢奢望,他只有投靠朋友钟思泉了。在读书时,他们算是校友。1982年,他们又同时分配在安县,钟思泉在县委党校任教,党校当时在睢水,邹光友恰好也长年住睢水制茶,两颗年轻的心跳到一起了。在凯江河畔,拱桥之上,他们畅谈理想、各抒抱负,话语投机。

那天,邹光友找到了老朋友的家里。此时钟思泉已调绵阳市委党校,任哲学教研室主任。通过长谈,老朋友了解了他想创业的打算,帮他分析道:"你手上有两项专利,一是苕粉的脱色技术,二是饮料酒的增溶剂这就是财富。"钟思泉当然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认为找准了突破口,很为朋友高兴。邹光友也有了信心:"不瞒你说,我现在没钱办企业,但可以办技术培训班。"钟思泉点头道:"先技术型,再生产型,一步一步走!"两人越说越兴奋,不觉天色已晚,华灯齐放。

那天,邹光友找到了老朋友的家里。此时钟思泉已调绵阳市委党校,任哲学教研室主任。通过长谈,老朋友了解了他想创业的打算,帮他分析道:"你手上有两项专利,一是苕粉的脱色技术,二是饮料酒的增溶剂,这就是财富。"钟思泉当然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认为找准了突破口,很为朋友高兴。邹光友也有了信心:"不瞒你说,我现在没钱办企业,但可以办技术培训班。"钟思泉点头道:"先技术型,再生产型,一步一步走!"两人越说越兴奋,不觉天色已晚,华灯齐放。

"你现在住在哪里呢?"钟思泉关切地问。邹光友顿时敛住了笑容,低下了头。钟思泉看在眼里,心里明白。他当时住房只有40多平方米,一家三口刚够住,但还是有了主意:"那就委屈一下,在客厅的竹沙发上睡吧,家常便饭凑合吃。"邹光友心头一热,眼眶中涌出了晶莹的泪珠。

沿街叫卖红薯粉丝

有经验,有技术,生产精白粉丝并不是难事。然而,习惯了黑粉丝的绵阳人,却不敢吃白色的粉丝。邹光友雇来三个推销员,说破嘴皮一根粉丝也没卖出去,拉出去的货转悠一天又拉了回来。一周,两周,推销员都甩手不干了。望着堆积如山的粉丝,他犯起嘀咕:怎样打开市场销路呢?

邹光友借来一辆旧三轮车,在党校球场昏暗的灯光下,学起了蹬三轮车。没几天,他自己蹬着旧三轮车,运着满满一车粉丝,出现在绵阳的街道上,一路走一路高声叫卖。每到一处餐馆,他就取出一些粉丝让店主和顾客煮了品尝。精白红薯粉丝以其爽滑的口感赢得了顾客,一个店、两个店,三斤、五斤地推销开了。

腊月二十八日,很少下雪的绵阳,飘起了鹅毛般的皑皑白雪。邹光友在绵阳安昌路70号搭了一个摊位,又升起一个电炉子,用红纸写了三幅广告,上方悬挂"光友牌红薯粉丝展销"横幅,桌前贴"自产自销"及卖价单,煮起他的精白粉丝,免费给过往的行人品尝,耐心给客人讲解。任凭那寒风呼呼刮,也降低不了他卖粉丝的热情。第4页

腊月二十八日,很少下雪的绵阳,飘起了鹅毛般的皑皑白雪。邹光友在绵阳安昌路70号搭了一个摊位,又升起一个电炉子,用红纸写了三幅广告,上方悬挂"光友牌红薯粉丝展销"横幅,桌前贴"自产自销"及卖价单,煮起他的精白粉丝,免费给过往的行人品尝,耐心给客人讲解。任凭那寒风呼呼刮,也降低不了他卖粉丝的热情。

他的举动终于引来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就连附近楼上的一位80岁的老太太也走下楼来看热闹,"我活了80岁,还没见过红薯粉丝是白色。"邹光友把煮熟的精白粉丝拌上调料,请她品尝。"真柔和,是真货!"老人点头。"看,不浑汤!""还不断条哩!"不断有人啧啧称赞......

整个春节,邹光友一直守在粉丝摊旁,生产出来的两卡车精白红薯粉丝全部销售一空。当时白粉丝比黑粉丝价高,这一次他就净赚5000多元。人们开始接受光友精白粉丝了,精白粉丝逐步融入了绵阳城千家万户,邹光友的粉丝事业也逐步走上正轨。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那种成把成把卖的散装红薯粉丝,城里人觉得不方便。"要是生产一些携带方便、能快速食用的粉丝就好了。"

发明方便粉丝

1995年春节,见侄儿津津有味地吃方便面,邹光友顿时来了精神:油炸的方便面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吃,那油炸粉丝呢?

说干就干,他马上开始调料试验。粉丝要么泡不胀,要么一泡就断条,各种调味配方比例也不理想。结果消耗了一桶菜油,粉丝也全部报废!弄得家人一个劲儿责怪他:"那一桶菜油可以吃一年!太浪费了!"

邹光友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开发方便粉丝。通过总结经验,他发现关键在于怎样控制丝的复水时间。不知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次反复实验,收集上万个数据,突破重重技术壁垒,邹光友完全沉浸在他的实验之中。

1997 年10月,邹光友终于发明了世界第一碗以红薯为原料的方便粉丝--非油炸、无添加剂,与方便面食用方法相同,并一举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它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粉丝只能煮着吃的传统习惯,填补了世界方便粉丝的空白。为纪念这一发明,邹光友给它取名为"光友粉丝",而他也被誉为"中国方便粉丝之父"。

光友方便粉丝一上市,很快以柔软滋润、鲜香可口走俏四川,蔓延到大江南北。邹光友摒弃了以往"自产自销"式的销售模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经销商队伍,把光友粉丝推向全国。光友粉丝名号越来越大,邹光友的创业激情也愈演愈烈。

随后,他建成了中国首条年产万吨方便粉丝的生产线,实现了方便粉丝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双哑铃"发展模式,联系了全国60多万家薯区农户,建立薯类加工示范点900多个,形成薯类开发产业链,令红薯亩产由1000公斤增加到2500公斤,为薯区新增产值3亿多元,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便粉丝的畅销,并没有阻挡邹光友攻克新的难题。

粉丝舞向全世界

传统的粉丝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加入0.5%左右的明矾,但它却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常吃含明矾的食物会导致智力降低、记忆力衰退,中青年早衰,老年痴呆等症。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将食品中的铝离子定为食品污染源并要求严加控制,这也成为中国粉丝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一道绿色屏障。能不能用一种天然无害的食用原料替代明矾呢?

邹光友先后投资300万元,组织100多名科技骨干,历时三年首创无明矾粉丝--用天然食用材料取代明矾,仍然保持了红薯粉丝不粘连、不断条、不浑汤的特点,且更加柔软、滋润、筋道。光友无明矾粉丝不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节节攀升,经常出现销售商排队购货现象,而且为光友粉丝进军国际市场拿到"绿色"通行证,一举揽下5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

随后,邹光友又推出了全薯营养粉丝,保留了红薯中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光友薯业先后获得49项中国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一次次技术创新,一次次提升了红薯的身价。3公斤鲜薯=1公斤全薯淀粉=12碗全薯方便粉丝,从鲜薯到粉丝,其价值相差40多倍。

同年,邹光友走进世界"薯类王国"--秘鲁,那句"光友酸辣粉,酸得开心,辣得过瘾!"逗得托莱多总统鼓掌大笑。第二天,秘鲁最大的报纸《秘鲁工业报》用了大半版报道这一新闻,称邹光友是"点薯成金"的中国红薯大王,是"秘鲁平民脱离贫困的希望"......

目前,光友薯业先后成立光友(印尼)公司、光友(缅甸)公司、光友(马来西亚)公司、光友(印度)公司,全面启动"薯业王国"全球战略。那些曾经象征贫贱的红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薯类方便粉丝的龙头宝座,走向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光友薯业先后成立光友(印尼)公司、光友(缅甸)公司、光友(马来西亚)公司、光友(印度)公司,全面启动"薯业王国"全球战略。那些曾经象征贫贱的红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薯类方便粉丝的龙头宝座,走向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下岗工人的千万富翁之路

四十岁的下岗工人

1994年6月,古城西安已经热浪滚滚,而侯晓军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窿。

1975年参加工作,在邮电部第十研究所电讯元件厂工作了近20年的他,最终在这个夏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厂里每月只发60元生活费,这一年他40岁。

侯晓军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下岗,从高中毕业后他就在西安电讯元件厂工作,从学徒到班长、工段长、直到车间主任,干了20年。对于已经习惯在工厂干活、从工厂拿钱的侯晓军来说,离开工厂怎么生活,他从未想过。

下岗后整整两个星期,他在家闭门不出,不是蒙头大睡,就是酗酒。半个月后,他终于痛苦地意识到:要自己出去谋生了。

艰难谋生

干什么呢?正好侯晓军的一位朋友处有一批积压的落地电扇,每推销一台可以赚10元。家庭和工厂两点一线生活了20年的侯晓军对推销一无所知,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冒着炎炎烈日,侯晓军一家商场一家商场地问,流汗不怕,让他受不了的是不断遭遇的拒绝和白眼。转机出现在解放路的一家商店里,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说:"等一下,老板马上就来。"受够冷眼的侯晓军非常激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老板爽快地要了100台风扇。

这个上午,侯晓军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赚了1000元,比他在工厂当车间主任时工资的一倍还多。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太少了。随后的一年里,侯晓军推销过各种商品,但始终没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等到身上仅剩600多元钱的时候,侯晓军想,他必须去寻找新的机会了。

1995年深秋,侯晓军怀里揣了家人凑的1000元钱到深圳碰运气,当时他只想有口饭吃。但是他在深圳没有一个熟人,只有高中文凭,又已40多岁,难啊。日历翻过了1995年,仍没找到一份工作,而钱已所剩无几。

终于有一天,一张招聘电子玩具厂厂长的广告吸引了他的视线,和对方一联系,才知道厂子还没有建起来。侯晓军毫不犹豫地找上门去毛遂自荐,对老板谈了自己车间主任的经历,并对企业的管理和建设提了不少建议。大概是他的勇气和十几年当装配工的经历起了作用,这位老板当场决定聘用他负责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和工程安装。

工资多少都没讲,侯晓军就干了起来。水土不服,身上起了疙瘩、腿上长了疮,但侯晓军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里。半个多月后,满手水泡的他竟然一个人完成了简易玩具流水线的设计和安装。老板很快提升他为管理生产的副厂长,月薪1500元。那是侯晓军有生以来的最高工资。这1500元让他终身难忘,因为来得太不容易了。

由于股东原因,这个玩具工厂不久就关闭了。不过,这段经历给了侯晓军从无到有开办企业的完整经验。不久,他又在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彩印厂找到了工作。名为经营部经理,其实就是到处拉印刷业务的活儿,装备只有一辆破烂自行车。有了从前的推销经验,侯晓军这次老道了许多,他敏锐地发现,对没什么技术力量的小彩印厂,大批量的矿泉水瓶是主要的业务机会。

于是,在深圳繁华的大街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辆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狂追着驶过身边的一辆辆公交汽车,还不时停下来记着什么。那是侯晓军在忙着抄公交车上瓶装水厂家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在其他同事疲于寻找一次只能印一两盒的名片、包装纸、包装盒的时候,侯晓军却拉到了大批瓶装水商标印刷业务。这一回,侯晓军独辟蹊径的生意灵感获得了可观回报:彩印厂老板决定,将厂里15的股份划给侯晓军个人,参与年底分红。这段苦乐经历强化了侯晓军的经营意识。他发现,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他自己就眼看着一些小小的汽车装饰店很快扩展了门面,增加了员工。这些眼皮底下的成功案例刺激了侯晓军,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回西安,自己创业。第3页

于是,在深圳繁华的大街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辆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狂追着驶过身边的一辆辆公交汽车,还不时停下来记着什么。那是侯晓军在忙着抄公交车上瓶装水厂家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在其他同事疲于寻找一次只能印一两盒的名片、包装纸、包装盒的时候,侯晓军却拉到了大批瓶装水商标印刷业务。这一回,侯晓军独辟蹊径的生意灵感获得了可观回报:彩印厂老板决定,将厂里15的股份划给侯晓军个人,参与年底分红。这段苦乐经历强化了侯晓军的经营意识。他发现,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他自己就眼看着一些小小的汽车装饰店很快扩展了门面,增加了员工。这些眼皮底下的成功案例刺激了侯晓军,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回西安,自己创业。

1997年春节,侯晓军怀揣着在深圳打工挣来的5万元创业资本,回到了西安。

创业古城

侯晓军发现,尽管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那时的西安汽车经销商只卖车,不做新车装饰装修等配套服务,车主只能开着车满西安城跑,寻找汽车装饰店。而当时全城也只有几家汽车装饰装修店,规模和服务都不够需求。于是,他一连许多天守在汽车销售公司门口,观察每天销量。汽车销售公司的人熟了,都说,"从没见过这么能吃苦的人"。估算了每天大致的汽车销量后,他开始四处找店面。

1997年5月,侯晓军的"猴王汽车装饰公司"第一家店开张了。小店员工加上他自己只有6个人,不比其他店醒目多少,如何揽到生意呢?侯晓军心里自有主张:买车的人一般都到大的销售公司,图的就是一个信誉,要做汽车装饰,肯定也会更相信这些销售点的。另外,要能让买主把买车和装饰装修就近一次完成,不跑第二次,肯定也会赢得不少生意。于是,侯晓军试着找到陕西当时主要的汽车经销商长征机电公司,要求在他们的销售大院里租一块地方设立分店。这样公司售出新车后,自己的装饰公司就能及时为车主提供装饰装修业务;而机电公司觉得侯晓军的装饰服务有利于为自己吸引客户,双方一拍即合。第4页

侯晓军这一着把对了市场的脉,开店第一月,收入就达到4000元。随后,侯晓军继续通过或租房或交管理费的形式,先后进入陕西5大汽车经销点。稳定的客源帮助侯晓军在资本较少的创业初期,通过数量优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服务跟进销售"的经营方式,使侯晓军在后来竞争日渐激烈的西安汽车装饰业中脱颖而出。

为了扩大业务,1999年夏,侯晓军开始涉足旧车装修业。当一些汽车装饰店"来一个宰一个",用伪劣产品冒充高档次产品的时候,侯晓军坚持保证质量,同时在服务上下功夫。他率先在西安同行中引入CIM管理,将所有顾客资料集中管理,与客户建立长期经常的联系。这使他的公司逐渐飙升到陕西汽车装饰装修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1999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侯晓军作为西安下岗工人创业代表参加了欢迎活动。随行的美国记者问他:"你下岗创业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当时他的回答很是体面:"是服从国家经济调整的需要。"此次面对记者的采访,侯晓军笑着承认:"其实我是被逼出来的。""不过,没有下岗,我就不知道离开了工厂我自己还能养活自己,更不知道我还有做生意的潜能。"对当年的被迫下岗,侯晓军心存感激。

筋斗越翻越远的"猴王"

在汽车装饰装修市场上站稳了脚,侯晓军的心思开始游走得更远。"一个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能让事业延续下去。"在经营中他发现,由于陕西冬天特别寒冷、干燥,遇到碰撞,汽车玻璃很容易发生爆裂,车主损失不说,还可能伤及司机的人身安全。于是,他请有关部门设计制定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参数,由美国一家公司以"世纪猴王"的品牌贴牌加工专用汽车防爆膜,应用到公司的装饰业务中,并在市场上推广,效果相当不错。"猴王"的筋斗越翻越远。

在汽车装饰装修市场上站稳了脚,侯晓军的心思开始游走得更远。"一个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能让事业延续下去。"在经营中他发现,由于陕西冬天特别寒冷、干燥,遇到碰撞,汽车玻璃很容易发生爆裂,车主损失不说,还可能伤及司机的人身安全。于是,他请有关部门设计制定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参数,由美国一家公司以"世纪猴王"的品牌贴牌加工专用汽车防爆膜,应用到公司的装饰业务中,并在市场上推广,效果相当不错。"猴王"的筋斗越翻越远。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侯晓军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汽车装饰行业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他深刻地认识到行业规范的紧迫性以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2003年,侯晓军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创办汽车美容装饰学校,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3年年底,学校成立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报名者踊跃。侯晓军也希望能够以学校为平台,让更多与自己一样有过下岗经历的人尽快走上再就业或创业之路。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 [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

淘商机

热门创业项目

金火旺木炭机2018有市场吗?加盟有生意吗

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大家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

金火旺木炭机可以加盟吗?要投资多少

当下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吃烧烤,烧烤肯定是离不开木炭的,市场需求量极大,现在木炭的加工制作都使用金火旺木...

爱亲母婴生活馆怎么开?投资大吗

我们国家的二胎政策放开时间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使得母婴用品产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爱亲母婴生...

福娃孕婴用品店需要多少加盟费?加盟适合吗

每个家庭当中的新生儿,都是象征着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父母,他们也想把更加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为人父母...

2018开家福娃孕婴用品店怎么样?怎么加盟

母婴市场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很多人都想挖掘商机的行业,对此小编给大家推荐福娃孕婴用品店,这是消费...

加盟金火旺木炭机赚不赚钱?投资成本大不大?

加盟金火旺木炭机赚不赚钱?投资成本大不大?金火旺木炭机是一个受欢迎的品牌,其制作的机制木炭一上市就获...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