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的*新身份是天使投资人。
在北京*繁华CBD的办公室见到他时,谈起刚刚上市的当当、优酷,他出口就是一堆数据,似乎是华尔街专业投资人。
这个当年新东方出国咨询教父,正在数百封邮件中挑选下一个“心动”的项目。过去不到五年里,他动用一千多万美元、一口气投资创办了三十多家公司,他可能是中国天使投资人掏自己腰包*多、创建公司数目*多的一个。
2011年1月,他会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邀请一百名美国名校学生**和创业者回国参加他主办的创业**,同时,推出自己的天使基金:“真格天使基金(Zhenfund)。”
“天使投资是什么?”他双臂伸开做翅膀状上下扑腾:“天使投资者就是创业者的天使,在创业者只有一个想法和无限雄心却急需资金把这个想法做出来、证明其可行的时候,给予他们资金上的支持。”他对记者说。
一个青年导师转变为天使投资人,或者,还是一个凭兴趣所致的投资人,这里面有什么逻辑?
**笔投资
投资故事从2006年5月开始。当年,徐小平在新东方内部转让了一点股份。第二天去杭州演讲,一位杭州民办学校的小伙子来找他,跟他谈创业的想法。
小伙子要做电子杂志,梦想“给每个中国人做一本”。“他说得天花乱坠。我本身就是天花乱坠的集大成者,所以我是一般不会被别人的演说打动。”徐小平开始很冷静,但是听着听着,就被商业计划之外的东西感动了。眼前的浙**年,出生在农村,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教育,却有着强烈的奋斗意志和创业的冲动。“从他身上,我闻到一股浙商的气息,有那种坚韧、执著和疯狂劲儿。他曾经为了一个项目,自报家门到****、***、团**去谈合作。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
徐小平问他,电子杂志怎么**呢?对方回答,还不知道。两个多小时,徐小**过来滔滔不绝给对方出主意,告诉他应该怎么**。于是,他平生**笔100万元的天使投资项目就这样敲定了。
故事的开头都很相似。当年,哈佛大学的学生扎克伯格在天使资金资助下成就了Facebook。2010年,他成为美国《时代》杂志的年度封面人物。
而徐小平天使的**个开山作品现况如何?他顿了顿,有点遮遮掩掩地:“还真不知道呢……”随即承认,“Facebook没做成,faceboot倒是有一点。”Boot是靴子和被踢的意思,徐小平为自己创造的新词得意而哈哈大笑。
“天使投资主要是投人。人包括人品和专业能力。这个兄弟,没有在互联网工作的经验,更不懂技术。所以,从专业能力的角度,这个项目是不该投的。”
不过,他并不后悔。“投他,是出于对他奋斗精神的赏识。尽管项目没有起来,但我还是为支持过他而感到骄傲。假如这个家伙有新的创业计划,我可能还会投他。”
不成功的故事还有一个。徐小平在自曝这个案例之前反复强调,这不是投资,只是资助,不能算在他的投资项目里面,否则“拉低我的成功率”。
那是一位女士,谈起自己的计划时,讲得激情四溢。非常容易冲动的徐小平却不为所动,认定她的项目决不可能成功。但这位女士愈挫愈勇,反复约见徐小平。“ 生来*不会拒绝别人”的他,出于对这位女性创业者的尊重和保护,就带了一位专业投资者,希望这位朋友出面,“从专业角度否定她的计划,让她不要做梦”。
但结果很让徐小平意外。这位女士的执著居然打动了专业投资人。投资人在对项目摇头的同时,对她表示了敬意。这位创业者也许什么都没有,但她确实有一个非做不可的梦。
就是这个梦,让徐小平五味杂陈。他回去想了想,打电话给这位女士,决定给她20万元,但,“这是赠款,不是投资。我给你*的条件,是你不能说我是你的投资人。”
天使投资人的声望在于项目的成功率。明知这个项目一点机会都没有,徐小平给*的心态,“只是一种慈善和赞助”。
“我丢得起这20万元,但是丢不起这个人。搞投资的朋友如果知道我连这样的项目都‘投’,大家会笑话我的,从此就没人相信我的判断力。”徐小平对记者解释。
黑暗1994
那位女士为创业寻找资金的艰难,唤醒了徐小平自己忧伤的往事。
徐小平曾经一模一样的,迫切地需要有人给他20万元。
那是1994年。38岁的徐小平拎着箱子出现在北京的机场,他从加拿大回来了,正急切地希望践行一个梦想。
拿着北大一位朋友10万元的“投资”,他在北师大招待所里租了个房子,开始谱写自己的创业狂想曲。他本科就读于**音乐学院,留学读的是加拿大音乐学硕士,留学岁月里,他写了好多留学生活的歌曲,现在回国,想做自己的唱片公司,当“大陆的罗大佑”。
徐小平找到歌星高枫,合作录制了《洋插队情歌》。唱片封面上,戴着博士帽、披着博士服的徐小平端着盘子,以此反映当时海外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徐小平觉得自己能红,唱片开始销售之前,他甚至“开始想象打击盗版的措施”。只是没想到,“街上不仅没有盗版,也没有正版”。他的唱片如同一滴水掉进大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徐小平的首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
*低潮时,他希望能找到20万元重新开始。当时,徐小平的父母已经退休了,和妹妹妹夫住在一起,看着儿子事业失败,爱莫能助。他的小儿子寄养在江苏老家,妻子带着大儿子在美国。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陷入*艰难境况,但他怎么也找不到重新崛起所需要的20万元。
后来,有个朋友给徐小平三万元,他“感激得要死”,但这笔*实在做不了任何事情。于是,他灰溜溜地回到了加拿大。
“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给那个女士20万元了吧?本质上,我是穿越时光隧道,把这笔*给了当时陷入困境的我自己。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走投无路的影子。给完*,我了却了一个心愿,感到无比幸福。帮助那些有才华却没有财力的年轻人,是我做天使投资*重要的动力。”徐小平说。
不出徐小平所料,那位女士的项目“按计划失败了”。但让徐小平有点烦恼的是,“她对全世界说,是徐小平给我投资的。”
作为一位青年良师,这个帮助年轻人追梦的故事也许有助于他的形象;但对一个投资者而言,瞎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徐小平并非散财童子,他早就懂得投资首先是个生意。从新东方开始,他就走上了商业咨询和商业培训的道路。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