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卫平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这是一个关于创新和“锂想”的故事。
汤卫平今年52岁,毕业后一直围绕锂开展工作。2010年10月,他结束了在日本20年研究生涯,回国进入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成为一名“航天人”。之后不久,他就远赴青海,沿“天路”深入柴达木,忍着高原反应住在盐湖边,实地考察研究。
汤卫平团队31人中,有3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大多是“80后”。如何凝聚这样一支“豪华”而年轻的团队,为他们“注入能量”,让他们“充分放电”,这对锂电池研发将起关键作用。汤卫平的对策,就是一套兼具航天特色与创新工作特点的科研文化。
对汤卫平而言,创新是“锂想文化”中的核心因子,也是当今时代*有价值的品质之一。团队成员刘静告诉记者,汤老师要求所有人都要敢于往前冲,敢于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他一直强调,要想创新,意识比能力更重要;也只有创新,才能有助于人才的成长,有助于年轻人真正拓展出事业空间。
创新当然有风险。但刘静说:“汤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说,别怕,失败的结果他会来承担。”这不是一句空话,汤卫平一直想办法为年轻人营造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氛围,比如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或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围绕创新争取资源。
在同事们眼里,汤卫平宽容、温和、富有亲和力,同时对研究工作极为严谨。团队成员周欣彬说,有一次,某位研究者撰写的论文,在汤卫平那里反复修改了九稿,历时两个多月。此外,汤卫平时常在深夜为大家修改论文,同事们经常发现,自己收到的邮件,不少都是汤卫平在半夜里写的。
事实上,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的环境,也为创新型研究提供了支持。就锂电池研发而言,只靠硕士、博士,创新成果很难落地。所里有一支工程团队,虽是大专学历为主,但对制造很有经验,他们与***研究型人才组成了合理的团队配置。汤卫平说,这种条件是他在日本难以遇到的。
汤卫平尊重日本的科技实力:“**锂电池产业目前被中日韩三国主导,其中日本的技术***、积淀也*深厚。”但汤卫平看好中国的潜力——日本没有锂资源,在日本多年,到后来,他越来越有“做不成事”的感觉,仿佛空转。
回国后的汤卫平,收入不及在日本时高,但他笑言“开销也少了”。他说自己有一个优点是平和、不太计得失,因此适合做科研。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