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泉当地有谚语曰:“羊肉面,锅贴饺,剃个头,洗把澡。”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
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一)羊肉面
羊肉面雄距四宝之*,这是香泉餐饮的拳头产品,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香泉羊肉面有**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香泉本街人张元和就开了一爿(音:pán)羊肉馆,店主就是**傅,家人就是服务人员。铺面不大,前店后作坊,几张桌子,十来条长条凳,以方便顾客就餐。
张元和的羊肉馆生意还不错,因此一直沿续下去。自己老了,儿子张维志就子承父业,虽然铺面几经变动,羊肉馆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工商业公私合营运动中,张家因为是农业户口,只能退出,具有城镇户口的原来的饮食业人员,也曾一度开办过羊肉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几起几落。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和整个*****期间,香泉镇上专门经营羊肉的餐馆不见踪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而放宽政策的春风,年近花甲的张维志重操旧业,身为农业户口的他又开了一爿小饭店,除了烹调香泉当地的菜肴外,还附带着经营羊肉面。此时,羊肉面虽然再露头角,但仍然处在从属的地位。张维志仍既是**,又是大厨,他家几个孩子就是服务员,在营业中,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作羊肉食品的技术。
石传海外号“毛笔”,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人员,具有城镇户口,原来是香泉镇上**一家染坊的学徒,后来成了工人。由于染坊倒闭,就转到合作商店。后来,集体经营的商店解散了,精明的他就开起了羊肉馆。石传海经营羊肉馆的渊源有两个:其一,他的岳父陈昌林是当年集体羊肉馆的人员,有一定的加工羊肉的技术。其二,他家就是集体羊肉馆的原址,他的家属也熟悉羊肉馆的经营。
石家是专门经营羊肉食品的,他家有三间门面,两进房屋,在当时的香泉镇上,算是有相当的规模,到八十年代后期,生意逐渐红*,也有了一定的名气。由于全镇不只是一家馆子,生意就有了竞争,在竞争中,各家都为吸引顾客而注意钻研技术,提高质量,所以香泉羊肉面的名气就远播各地,吸引得外地到香泉的人指名要吃羊肉面。
自九十年代以后,张家的后人分立门户,他们多数也专门经营羊肉馆,石家也有分号,到上个世纪末,香泉羊肉面达到鼎盛时期。这种情形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向外地的辐射。现在,和县城、马鞍山、南京、巢湖都有香泉羊肉面的字号。二是经营的规模。现在的经营者远不是张石二姓,仅仅香泉近二十家餐馆,家家都有羊肉面供应。和县城内具有相当规模的香泉羊肉馆就有好几家。所有羊肉馆的从业人员保守估计有百把人,每年的营业额在千万元左右。
羊肉馆门脸外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就是大门旁挂着宰杀后,剥了皮,掏尽内脏的一腔整羊。店内*显眼处,有一口“闷子锅”,还有一个小灶台。门外的整羊是一个招牌,用来吸引顾客。“闷子锅”是一口特制的锅,它以一张大铁锅为基础,在锅沿上再由箍桶匠箍上一圈桶,桶板高约一米,以便增加锅内的容积,一般来说,“闷子锅”的容积是原来铁锅容积的2~3倍。它是用来煮羊肉的,一次可煮两三只整羊。小灶台是用来煮小锅羊肉面的,顾客要吃羊肉面,大厨就在这个小灶台上用特制的小锅,舀上羊汤下面条,服务人员会在桌上放一个小铁圈,面煮好后,就连锅端来放在桌子上供客人食用。
羊肉面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作为主要原料的羊,要的是和县当地的土山羊,山羊宰杀后要剥皮,羊的脂肪主要在皮肤上,所以,香泉羊肉面里,几乎看不到肥肉。剥去皮的羊被大卸几块后,放到“闷子锅”里煮,一锅可以煮上几只羊。煮的过程十分讲究“汤头”,就是要恰到好处。煮好后要剔去骨头,剔出的羊肉要能够切成薄薄的细片。汤则是煮羊肉面的主要原料,香泉羊肉面质量的优劣全在于汤,原汁原味才是上品。面条也有讲究,它是羊肉面的主体,当初,有用水面条,也有用干面条,*后,厨师们几经钻研,用的是当地的精品挂面。羊肉面的佐料有若干种,*重要的是盐、醋、蒜与辣椒,经验丰富的厨师才能够做出地道的口味。
羊肉馆的营业方式也颇具时令和地方特色。羊肉馆一年之中只经营3~4个月,以冬天为主,至于提前与延后,则要看具体的情况。即使在冬天,也是以晚餐为主,夜间的营业时间比较长,近来也有通宵营业的。早年,街上的人喜欢“喝羊汤”,喝羊汤是不吃面,只喝煮羊肉的汤。他们自己带上一点锅巴,到羊肉馆里花几个小*,买一碗汤来泡锅巴,碗里只要放一点盐和葱花就可以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吃羊肉面。如果是几个朋友一道下羊肉馆,*常见也是*有特色的菜肴是盐水板鸭与炒羊杂,或者再加一道红烧羊肉,这三道菜是羊肉馆的招牌菜,外加一锅羊肉面。一锅羊肉面端上桌,服务人员会把切好的羊肉当着客人的面放进锅中,*后放入切好的大蒜。客人吃羊肉面是分食的,一人一份餐具,捞面、舀汤或是夹肉,由客人自便。羊肉面拖酒也是香泉的一个特色,即是人们可以从小锅里捞上面条来当作下酒菜。如果是三两个人,只要一锅面就行了,他们就将羊肉面当作下酒菜,不要其它任何菜肴,酒尽面完,吃饱喝足,满意而去。
[page]
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二)剃头
剃头即是理发,旧时,乡下男人都是剃包头,街上理发店极少。能够在街上开理发店,至少在手艺上必须是**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街上站住脚。香泉理发店就开在浴池的旁边,便于客人剃过头就去洗澡,而且店内备有毛巾,给客人洗澡以方便,这也是香泉理发店的一项特色服务。
新中国成立前,晓山村成姓人家在香泉镇开了一爿理发店,这爿店一直延续下来,由成家的后人与徒弟经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理发店基本上都是个体经济,只有工商业改造后是集体经营,其中的理发师还是那些人。
香泉理发师的手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刮脸。过去,人们对于发型是不大讲究的,但是对刮脸却十分注意,比如剃和尚头,刮胡子。老辈的理发师说,刮胡子之前要用热水认真地焐,根据不同的胡须,决定焐的时间的长短,必须要焐透。焐好以后再下刀,下刀有三道工序:一是刮。就是要看准胡须在脸面上方向,从反向下刀,刮净所有胡须。二是戗 (音qiang)。理发师为顾客**次刮好脸后,就会给他洗把脸,再第二次下刀。这时,运刀的方向是与刮正好相反,因为**次刮脸后总会让反方向留下胡楂,戗的用意正在此处。三是“顺”。两次刮脸后,理发师还会在刮好的上下嘴唇仔细摸,然后,在刮和戗下刀的侧面认真地修刮,直到从任何方向都摸不到一点胡楂为止。刮脸时,客人躺在理发椅子上,理发师则坐在一个高凳子上,给半睡半醒的客人一刀一刀地慢慢刮,由此也可见刮脸工作的细致。
二是掏耳朵。掏耳朵有一套规定的工具和程序:先是用耳刀绞耳孔里的毛,所谓耳刀,就是一把很细的但又极锋利的剃刀,其宽度大约只有耳孔的一半,如果过宽,刀还未插进去,就会先把耳孔割破了。理发师用耳刀将外耳道的体毛绞得干干净净,绞耳毛时,顾客会听到清晰的“嗞嗞”声,心里非常受用。绞尽了耳毛,理发师就用耳扒子将耳孔里的散毛与碎耳屎轻轻扒出。接着,就用起子来撬开紧贴着耳壁的“大耳屎”(一种耳朵内壁的分泌物),这是一种细致的剥离工作,等到全部起好了,就用夹子来把大片的耳屎夹出来,有时,夹出来的耳屎竟是一个完整的小圆筒。所有的耳屎都掏出来后,还要用“耳缫子”(一种用鹅毛绒扎在细长篾棒上的小掸子)轻轻地来回反复转动,它的作用既可以按摩耳壁,又可以掸尽耳孔中碎耳屎。*后,理发师用力地挤压一下外耳面,这是整个工作结束的信号,也有一点按摩作用。
手艺精湛的理发师掏耳朵讲究的是轻和净,这也是顾客评价理发师的一个重要尺度。所谓轻,就是要在掏耳朵的全过程中,不能让顾客有一点疼痛的感觉。所谓净,就是要把耳屎掏得干净,不留一点残余,特别不能让碎耳屎留在耳道中轰轰响。
旧时的理发店中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这就是人力风扇。那时,根本就意想不到还会有电风扇。但是,热天人们还是要剃头的。于是,聪明的理发师就想出了这个人力风扇的办法。这个大扇子是篾编的框子,呈长方形,其长宽视店堂房间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都长约2米,宽约1米有余,两面都糊上纸,把它吊在理发椅头上的房梁上,下面有绳子牵引,由人牵动绳子,让它来回运动而产生风。牵引绳子的工作极其单调,大多由店里的学徒来做。天气炎热时,店里的小徒弟总是一边打瞌睡,一边牵绳打扇子,有时扇子停下,就会遭到师傅的呵斥。有时还会闹出坐在板凳上跌到地下的笑话,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小徒弟的瞌睡就会跑到爪洼国去了。
[page]
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三)锅贴饺
锅贴饺也是香泉的一个品牌食品,香泉锅贴饺大约产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当时,各种商品相对匮乏,香泉镇上只有一家饭店和一家“小食业”(主要经营早点),都是集体小企业。饭店一直恪守老章程,做着传统的菜肴。小食业经营的品种也不多,而且人们如果要来购买食品,除了要*以外,还要交粮票。由于业务量不大,工作比较轻松,店里的工人能够钻研食品加工的技巧。
锅贴饺的制作与水饺制法大致一样,主要原料是面粉与肉。面粉有规定的标准,可是肉却有一点讲究,香泉锅贴饺对于肉的选择是比较苛刻的,不要下膪 (音chuài,即囊膪),不要槽头,连五花肉也很少用,主要是半精半肥的腿子肉,而且肥肉瘦肉也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肥肉过多,就会太腻。瘦肉过多,则显得涩滞而不油润。与水饺不同的是,锅贴饺的馅芯是纯肉,水饺的馅却要有多种不同的素菜。
香泉锅贴饺的主要特色在于加工,水饺包好以后,放在锅里用水煮好即可,锅贴饺的制作过程,主要在于“煎”。煎饺的炊具是一张平底锅,**傅把食油放到锅里烧到一定的温度后,就将包好的饺子整齐地放进锅里煎。煎的*候是关键,师傅用钳子夹住平底锅沿不停地旋转,还不时地加一点开水,煎熟的锅贴饺色泽金黄,香气馥郁。与北方的锅贴饺相比,香泉锅贴饺不糊不硬,入口既韧又软,这是香泉锅贴饺极其显著的特点。因为锅贴饺是靠铁锅烙熟的,饺子接触锅底的部分总是给烤得又糊又硬,这几乎是外地锅贴的通病,由此更显示出香泉锅贴饺的特色。
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四)洗澡
香泉周围的乡里人常说,上(香泉)街不洗澡,等于没上街。可见当地人对于洗澡的重视。香泉以天然温泉而闻名,香泉人也因此获得老天的特殊眷顾,镇上的人更深荷自然之赐。
宋人秦观(字少游)在《汤(香)泉赋》里写道:“以沐则发泽,以頮(音hùi,意为洗浴)则肤悦”。意思是说,在香泉温泉中洗头,头发就会油亮而发出光泽,在这里洗澡,全身皮肤轻松爽快。香泉人虽然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他们的体会一定比秦观深得多。香泉人洗澡是与生俱来的习惯,也有一定的规矩。
旧时代,在其他地方,人们多数只能在家里洗澡,因此,家家都有洗澡盆,而且是男女分用,有的人家还不止两个盆。可是,香泉镇上的人家,从来就没有洗澡盆,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是如此,这就是拜温泉之赐。
香泉人洗澡的时间之长也很特别。刚出生的婴儿,不几天,就有人(一般情况下是奶奶)把他抱到澡堂里去洗澡,就如同现在在医院里出生的婴儿一样。须知,在过去,婴儿不满月是不能洗澡的。镇上的老人,只要能动弹,就会去澡堂洗澡,即使行动不便,也会由家人子女搀扶着去洗。一个从未离开本镇的人,他一生所活的天数,远远没有洗澡的次数多。一般人洗澡的时间大多在午后或晚上,香泉人却并不如此。镇上有些人清晨起床就洗澡,对于他们,洗澡和洗脸是一回事。还有人起得绝早去洗澡,因为那时,澡堂里的水碧清见底,特别干净。
一年四季,香泉人至少每天一把澡,即使是盛夏酷暑也是如此。香泉人说,夏天,下澡堂时固然有点热,但洗完后上来,出些汗后,特别凉爽,这大约就是香泉的“桑那浴”。冬天,洗澡又更有取暖的作用,早晨,一些人只穿着内衣,抱着外衣就进澡堂,待洗完澡后,才慢慢穿上外衣。晚上临睡觉前又进澡堂,洗完后,只穿内衣,抱着外衣回家上床。他们自豪地说,早不焐冷衣,晚不焐冷被。
一年之中,进入澡堂洗澡的人数有很大变化。一般情况是,冬天比夏天多,冷天比热天多,洗澡人数*多的时候是春节前夕,当地有谚语:有*无*,洗把澡干干净净过年。入冬以后,洗澡的人渐多,到了腊月二十以后,从清晨到深夜,周围十乡八里的人都来洗澡,澡堂里因而拥拥挤挤,摩肩继踵,人头攒动。每逢这个时候,到浴池洗澡才会收*。原来香泉的浴池是从不收*的,但是,却有管理人员常年打扫卫生。他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份是街上常住人家,每年按惯例出一点份子。另一部分就是春节前在门口收的*。此时收的*也不多,大约只有外地浴池的十分之一。另外,他还可以在浴池里“卖手巾”,所谓卖手巾,实际上是出租毛巾。他在澡堂房子里拉一根铅丝,上面搭着十来条毛巾,外处来洗澡的人没有带毛巾需要就用它,洗完后给一点小*,这样的收入非常微薄。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都是葛家银在管理,葛家的生活很贫苦,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几十年以来,他都尽职尽责地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浴池。香泉的妇女十分辛苦,家务田务都要干,上街洗把澡是难得的休息,她们也善于抓住这一机遇。她们上街洗澡的同时,还要绞脸(当地人读音为“lǎiliǎn”,规范的汉语中没有这个字)。从现在的观点看,绞脸是一种美容方式,能够拔除脸上的绒毛。妇女们洗浴后,就会到绞脸婆前坐下来,绞脸婆就给她涂上白粉,用一根线,一头含在嘴里,两手并用,一行行地在脸上滚过,有时还能听到轻微的咝咝声。绞完脸,掸去白粉,妇女们往往容光焕发艳丽如花。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金火旺木炭机加盟开始利润高不高?开店的费用总共多少?金火旺木炭机是一个口碑非常不错的品牌,质量好,效...
金火旺木炭机制作出来的木炭品质也是非常不错的,产品质量好,消费者是非常信赖的。那么金火旺机制木炭机怎...
金火旺木炭机生产出来的木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在市场中的销售也比较火热,那么,金火旺木炭机可以加...
近年来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的创业者都纷纷的选择了这个行业加盟。经过市场调查发发现,不少的投资商们...
女人在婚后的变化发生很快呢,如自己身材等将会面临很大的变化,而这是会让她们失去很大信心的,因此如果没...
澳洁洗衣店加盟费用标准多少?加盟费多少钱?有人说因为懒所以我们创造了外卖,创新了人工智能的科技。其实...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