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企业家荣海1957年9月25日,荣海出生于安康。青少年时代的荣海,**洋溢,爱好广泛,很早就表现出不凡的潜质。他时而研究气象,看天气变化,想掌控风雨;时而喜欢天文,观察星云、星系,想从中有新的发现;而文学更是他那时的*爱,他写诗、做文章,记日记成为他的习惯。
70年代初,不满16岁的荣海来到了农村,成为下乡知青的一分子。年龄*小、个头*小的荣海成了知青组组长。**次带着大伙过日子,因为不会算计着过,一到月底大家就饿肚子;**次背着湿柴下山,又冷又怕的他们喝着农村的杆杆酒取暖,这是荣海**次喝酒,那种辛辣和醉酒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
在那段日子里,荣海干得比大家都多,吃得比大家都少。曾经,他把自己的饭给人家吃,自己顿顿吃红薯;曾经,他的脚趾流脓了,还坚持下地插秧;曾经,为了在给队里拉煤,个头*小的他在前面拉辕爬坡时,连人带车滚下了山坡,几近丧命,可是这些,他从不对家里人说。荣海自学了很多农业科学知识,带领下乡知青科学种田,他们种的麦子、豌豆、玉米亩产都比当地农民多很多。
为此,荣海作为全省知青代表站在了人民大厦的主席台上进行演讲,并且从省委书记的手上接过了奖状。他作报告题目是《翅膀没硬也要飞》,当时,《陕西日报》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省委书记与荣海亲切交谈的合照。这是荣海在陕西以及这个省会城市的*次亮相。那时的他刚刚17岁。在农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磨砺之后,荣海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正式投入这个城市的怀抱。毕业后,荣海又被学校公派到上海复旦大学深造,回来后留校任教,成为西安交大的一名年轻教师,开始为这个城市贡献才智。按理说,荣海将依次发展下去,成为学者教授,终生传道授业。可是,善于思考和挑战自我的荣海不愿如此,他选择了创业开公司,开始用另一种形式回报社会。
1988年,荣海在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废旧**开办了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从此荣海走下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大学讲台,踏上了一条商海风雨路。荣海说:当时创业动机很单纯,因为我是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以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课程,回到交大以后继续教计算机,这时候感觉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大落差。
事情发生在1990年年底,用荣海自己的话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荣海说:不仅仅是气候,关键是从内心感到很寒冷,跟你一起打**的人,一夜之间他们离开你了,而且道理很简单——他们想自己拿到一部分利润,或者有人想去当**,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不能抱怨他们,我觉得是个制度的问题。就像今天你去理性地看待:每个人有个人的志向、有个人的选择,他觉得在你这空间不能发挥他个人的很多能力,就出去做些事情,我觉得非常正常。我之所以感到比较寒冷,是当时我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无论从机制、从经营、从各方面都没有这样的准备。你认为大家是一条心,但就是他们提出来要走,这个放在现在可能很容易理解,放到当时就很不容易理解,后来中关村所谓的地震,包括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裂变,都是因为当时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真正属于荣海的**桶金是1991年5月,海星在面对异常苛刻的条件下签订了康柏电脑的代理合同,但是仅6个半月,海星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00万美金,公司盈利800多万元。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勇气。荣海说:海星与康柏的合作是海星人借势发展的典范,以成功代理康柏为基础,海星又先后与英特尔、惠普、IBM、西门子等世界顶尖级计算机公司建立了代理关系,从此,荣海以及他所领导的海星在陕西乃至全国科技实业界声名鹊起。
1999年6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6声锣响,海星科技股票闪亮登场。荣海说:把企业做成上市公司,不仅是企业融资社会化的标志,而且是他自身完成**到企业家的转折点,如果说追求自身价值的实 现超越了追求财富的梦想,那么社会使命感则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不容回避,不断追求的更高境界。海星和荣海的名字叫响了,此时的荣海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教授、学者型企业家,荣海被政府、媒体、企业争相邀请传授创业经验,海星的成功经验也被许多企业学习、模仿。企业如日中天,荣誉纷至沓来。
但是荣海很冷静,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知道任重道远,知道自己的蓝海战略是多么浩瀚的工程,于是荣海和海星文化底蕴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了。荣海说:其实我觉得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我对文化的一个基本理解就是:你要告诉你的员工,这个企业倡导的是什么、尊崇的是什么、鄙视的又是什么,按照这个精神理念,员工去自觉地去规范他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以诚信树品牌,以口碑赢市场,达梵天饰品一经问世,立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推崇。每个加盟店都有分配品牌...
品牌支持:统一服饰、海报等设计方案,并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及经营手册。2.建店选址:公司会派专业的选址人...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