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我认为对于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来讲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因为它们承受了****的生存压力。之所以称之为****,是因为有来自于国外和国内的双重压力。
来自国外的压力那就是汹汹涌进的进口葡萄酒。目前国内设立的销售进口葡萄酒的酒坊和会所比比皆是,而各种葡萄酒的展销会进口酒的展位更是占到了70%。进口葡萄酒关税的下调、欧洲经济的不景气、国内进口分销渠道的疏通与铺展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进口葡萄酒数量的激增和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
而来自国内的则是层层加码的压力。原始的压力是源于葡萄酒产业的行业划分和由此而承受的税负和所能享受的产业政策。不同于国外,新中国的葡萄酒企业自诞生那**就划归为轻工业。
还有不断加剧的来自原料的压力。确切地讲,是来自土地的压力。国外的葡萄酒厂一般隶属于个人或合作社,始于葡萄园收益于葡萄酒。而国内的葡萄酒企业则是与果农利益相关而又冲突的不同群体。产量、质量、价格、供应量,这些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已久,且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便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也仍存在隐忧。日益加快的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都使原来的葡萄果农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那些地处沿海和临近城市的葡萄酒企业来讲,葡萄原料的供给愈发不稳定,土地的使用成本也会更高。
此外,国内的葡萄酒企业今年又新增了两重压力,一是由新的葡萄酒产业“十二五”规划带来的,二是源于食品安**规。
或许是由于产业划分的缘故,“规划”增加了行业准入的门槛,尤其是在产量和实施要求方面。实际上,本意虽好,但规划者却忽略了葡萄酒生产农业的属性和半手工业的特点,过高地设立了准入条件。在国外葡萄酒生产大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小酒厂比比皆是,有的年产也就十几吨,设施与设备也并不现代,但它们生产的葡萄酒却特色鲜明,非同一般。过高的门槛不利于国内葡萄酒企业开发特色葡萄酒,也会阻碍以葡萄酒生产加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周边地区的小企业的发展。
2012年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少,也涉及到了葡萄酒企业。有句话叫做“道德是高度,法律是底线”。我们的葡萄酒食品安全要设定底线,但更要让底线的设定科学、严谨、符合**上同类产业的特点与习惯。目前看来,国内的葡萄酒食品安全标准还有些含混,过于严苛,与**上不太接轨,例如在一些惯常使用的辅料方面缺少明确的说明。我们毕竟是个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家,更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何以要把自己抬得过高,以至于落入更不利的竞争之地?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化解这些压力要靠我们葡萄酒企业自己,也更有赖于**的有关部门,因为这些压力毕竟大多源于我们的政策与策略。盼国产葡萄酒生产企业在新的一年能获得一个改善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