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自2001年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民俗节日系列贵金属纪念金银币,先后共发行了四组,分别是“中秋节”纪念银币、“端午节”纪念银币、“春节”金银纪念币和“元宵节”金银纪念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喜庆画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1、中秋节纪念银币
2001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世纪的**个中秋节到来之际,发行了中国民俗系列——中秋节纪念银币一枚。它是央行发行的**枚中国民俗系列题材纪念币,对于弘扬民俗文化、丰富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题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币的正面图案为广寒宫绕云而立,广寒宫的建筑精雕细刻在微凸的球面上,轻盈飘渺的祥云萦绕其间,屋檐、门窗、栏杆、台阶等赋予或亮、或暗、或白、或灰等不同的色泽,恰到好处地将广寒宫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呈现。而在工艺中运用的喷砂处理、云朵稍稍做亮、平底镜面,更加凸显出月中广寒清婉静寂的清俊之气。银币背面图案是一幅古朴典雅的“花好月圆图”,牡丹、月季和菊花次第怒放,画面简洁朴实,庄重大气。背面图案呈现了意境雅致的视觉效果,简练而明快的诉求,满足了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认同的需要。但愿人**,千里共婵娟,运用先进的贵金属铸币工艺来描绘的这幅花好月圆图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艺术。
2、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于2008年开始正式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于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5月15日发行了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一枚。
银币正面以朴素古雅的“屈子祠”作为主图。屈子祠位于汨罗江畔,玉笥山麓,始建于汉代,是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币面以写实手法对建筑砖木结构的刻画具有很高还原度,祠前印刻岁月痕迹的石砖在眼前逐渐展开,如临其境。银币背面是竞划龙舟的场景,以镜面喷砂工艺**呈现出颇具动感的场面,湖面、波涛、龙舟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足以通过银币传达给观者一幅奋勇争先的竞赛画面,但闻鼓声阵阵、众人呐喊,但见船桨激起浪花、龙舟如离弦之箭,可谓精彩之至。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对屈子祠的**重建,端午节里面的种种纪念活动,其实都表达着人们对古代先贤屈原的怀念,对他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的歌颂。
3、中国民俗——春节金银纪念币
作为民俗题材金银币的延续,2002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民俗——春节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的图案**相同。其中正面图案均为“腊梅闹春图”。腊梅傲骨峥嵘、不畏严寒、迎风斗雪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操守,向来都有“寒霜*放一枝梅,芬芳傲视万木春”的赞誉,也正以此来凸显歌颂华夏子孙**优良的君子品质。设计师巧心匠思地在腊梅疏朗花枝间,隐刻一个“春”字,寓意着这朵朵梅花历经寒冬,嗅着春的气息正怒放盛开,用花语歌唱着迎接春天的歌谣。背面图案以年年有“鱼”为主题,配以飞扬的彩带,象征着丰饶与富足的鲤鱼头头相接,隔空相连的玉如意,都传达着中华民族互敬互爱、紧密团结的暗喻,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4、中国民俗——元宵节金银纪念币
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是隆重而富有韵味的盛大节日,自古节日当天都是举国欢腾,载歌载舞,燃灯祈福,热闹非凡。200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民俗——元宵节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金银纪念币的图案**相同。其中正面图案为国徽与中国民间剪纸造型,这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剪纸造型*次登上金银纪念币这个广阔的舞台,画面的线条纹理刻画细腻,美观大方,突出体现出龙腾虎跃、年年有余、兴旺发达的社会景象。背面主图是活泼可爱的“阿福”造型,他兴高采烈,高举灯笼,蹦蹦跳跳,生动逼真,这幅欢天喜地闹元宵的年画让人不禁想起自己难忘、有趣的童年时代。
民俗节日是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贴近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它的发展中有着中华民族*鲜活的脉络涌动。在这四枚纪念币的发行过程中,中秋、端午、春节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从国家层面提升了民俗节日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而言,该题材的这四组纪念币是用金银铸造的中华文化活标本,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金币在传统文化保护理念上的公益性与自觉性,也通过金银纪念币这个载体,反映出中华文化内在的旺盛生命力。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生肖和民俗历来是长盛不衰的题材,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形成了中国民俗系列纪念币老少皆爱和投资收藏两相宜等特点。
投稿作者:孤芳不自赏46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